'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向以'敢吃'而闻名全国的广东人近日又有了'新动作'---体内1克毒素就可毒死500人的河豚,时下正风靡广州番禺、南沙的一些酒店和大排档。虽然根据有关规定,河豚不得流入市场,但在这里,吃河豚已成了公开的秘密。 近日记者赶赴广州对此展开调查。 番禺在广州顶富盛名, 被称为广州人的“厨房”,广州人在这里几乎可以找到他们想吃的任何东西,当年吃果子狸就是从这里兴起的。 河豚食用之道 离番禺不远的南沙开发区紧邻珠江入海口,这里的河豚鱼以腹刺豚类数量居多。每年三四月份原本在海中生存的河豚鱼都要逆流而上到淡水中产卵,产完卵之后再回到海水中生长。按照当地渔民的经验,每年这个时候的河豚鱼最肥美。 4月14日,记者从广州驱车两个小时赶到南沙。送记者前来的番禺本地出租车司机称,番禺和南沙的商家与外地人做生意时,通常喜欢把请吃河豚作为公关手段。“我以前给公司老板开车时,老板都是这么做的。”他说,当地人管河豚叫“鸡蒲鱼”,但食客都知道河豚的模样。 据他介绍,正规的河豚吃法须分三步走:厨师端上河豚,首先当众吃上一筷子,以示河豚烹调绝对没问题;然后主人再下筷,表示东道主请客的诚心;接下来主人绝对不会说“请”字,客人吃不吃随意。 点食河豚之玄 在进入南横管理区后,记者下车向路边村民打听哪里有吃河豚的,村民毫不犹豫地指了指不远处连成一片的几家酒楼,“那3家都是。”这位村民告诉记者,每天中午或者晚上,酒楼前的停车场都车满为患。 记者随意走进了位于路口的一家酒楼,酒楼的小姐非常热情地将记者领进大厅。记者在厨房里围着装满各类鱼、虾、贝类的玻璃缸转了几圈,却始终没有发现“河豚”的踪影。记者试探着询问了身边的酒店小姐:“你们这里有河豚鱼吗?”只见她迅速和另一名服务员交换了眼色,然后“斩钉截铁”地说:“没有!” 随即记者又走进了50米外的另一家海鲜楼。这家海鲜楼与第一家比起来略显低档,更像是一家大排档,一个老板娘模样的人将记者迎了进去。照例由她带记者到厨房点菜,这下记者“学聪明”了,转了几圈以后问道:“你们这里有鸡蒲鱼吗?”老板娘不作声,沉默片刻后,有些犹豫地点了点头。记者问多少钱500克,老板娘回答:“58元。” 点完河豚,记者提出为保放心想看一下宰杀河豚的过程,老板娘同意了。在随后的攀谈中记者得知,昨天当地有关部门刚对附近几家海鲜酒楼检查过,禁止饭店经营河豚,这就是第一家为什么一口咬定没有河豚的原因。记者脱口而出河豚的本地名,老板娘就认为记者是常吃的熟客,便“冒险”了一次,“实际上各家都有,就看你是不是熟客。”老板娘说。 “河豚厨师”的宰杀之技 记者随同老板娘来到厨房内间,老板娘走过去对一名身材偏瘦的厨师耳语了几句。只见这名瘦厨师从厨房角落的一个玻璃缸里捞出了3条长约30厘米,肚皮雪白、脊背黑褐色、嘴部有一指头宽的鱼,“这就是河豚。” 厨师将3条河豚平放在案板上,挣扎中的河豚将全身鼓得像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厨师用剪刀从鱼的肛门处挑起,将鱼肚剪开,并用刀迅速把河豚的内脏全部挖出来,然后,从中间部位拉出鱼皮用刀压住,另一只手抓着鱼身,只听“嘶”地一声,整张鱼皮就被揭下来了,接着厨师又挥刀砍去河豚的眼睛部位。 “放心吧,这种杀法保证你吃了没事!”为让记者放心,厨师介绍说,河豚有毒的就是内脏和生殖器以及眼睛,现在这么一加工河豚就没毒了。河豚的烧法主要有“白汁河豚”、“红烧河豚”、“油泡河豚”等,今天的做法是“河豚焖萝卜”。 老板娘告诉记者,前半个月生意好的时候,光卖河豚一天就净赚五六百元,许多食客都是慕名驾车从广州、深圳等地而来,一名烹饪河豚的师傅月薪至少要3000元,他们大都是附近村里的渔民,“有技术”。她的饭店有专门的厨师烹饪河豚,如果那名厨师没来,不管有多少客人点河豚,厨房都不会下单的。 很快,服务员就把一盆河豚焖萝卜端上了桌。萝卜炖得很烂,河豚肉与普通鱼肉从外表上看没什么不同,一块块浮在表面。面对一盆汤汁雪白、香气四溢的“美味”,记者和随行的司机都不肯做第一个吃河豚的人。站在一旁的服务员小姐似乎看穿了记者等人的心思,说如果不放心可以叫老板娘来试吃一下,记者表示同意。一会儿,在记者等人的注视下,老板娘夹起一块河豚肉放进嘴里,然后大叫“好吃”。 10分钟后,老板娘没有异常反应。同来的出租车司机终于耐不住性子,伸出筷子夹了一大块河豚肉放进嘴里,边嚼边连声说“鲜”,接着又拿起勺子盛了一大碗,埋头吃起来。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模样,记者不禁也有些动心,几次举起筷子,但最终又放下。记者推说胃不好,怕吃了有危险,始终都没有吃下一块河豚肉。 随着吃饭时间的临近,酒楼里不断有食客纷至沓来。他们大都冲着河豚来的,借故“方便”之机,记者往厨房瞄了几眼,发现那名专门烹饪河豚的师傅正忙得不亦乐乎。记者离开时,各种挂着外地牌照的汽车已经停满了餐馆门前的停车场。 河豚供需之链 经过记者在南沙一带的调查走访,发现这里并没有大型的河豚养殖场。那么源源不断的河豚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黄阿伯是一名有着30多年打渔经验的老渔民,他说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河豚上市的季节,附近的海鲜酒楼就抓紧时间收购,交货时间在中午或晚上。“每500克的价格都在30元左右,比其他海鲜好销多了。”黄阿伯说,渔民在这个季节重点捕获对象就是河豚,如果运气好的话,一网下去能捞上来不少。 据他讲,不但附近的酒楼来收购,就连外地的鱼贩子也常来光顾,而且出价往往要比本地酒楼的高两成,所以渔民更愿意把河豚卖给他们。“你看,这家就是这两年捕河豚发的财盖起了楼,”黄阿伯指着村里一幢气派的三层小洋楼对记者说。 黄阿伯说,吃河豚在南沙一带不是什么新鲜事,附近村里的渔民大都会烹煮河豚,“以前河豚没这么值钱,卖不掉的都留在自家吃。”黄阿伯说,当地人吃河豚还没有听说过有谁被毒倒的。 河豚中毒防范之困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南沙经营河豚的海鲜馆离医院都非常远,而且道路崎岖,一旦发生食用河豚中毒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 “广东吃河豚几年,前就有了,不断有人因此丧命,”广州市卫生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记者说。他透露,从2月份至今,广东首茂名市电白、茂港两地,发生了数起吃河豚鱼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上个月省卫生厅专门发出过预警,禁止吃河豚,但没用,这些人嘴太谗。”他说。 他说,禁止河豚在市场上流通不应该只是卫生部门的事,工商等部门也应该配合。“最重要的是人们应该管住自己的嘴。” 他透露,对于南沙一带吃河豚严重的现象,卫生部门早就有所察觉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但苦于屡禁不止。 广州番禺南沙一带的人们热衷吃河豚,其实心态是多样的:有的人是想尝一下“鲜中之鲜”,而大部分人则是明知有毒偏要吃,河豚身上的“神秘面纱”仿佛是催化剂,促使人们体验那种既恐惧又新奇的感觉。在记者采访中很多人直言不讳地说:“跟死神擦肩而过的感觉非常奇妙,”这种心理体验就像看恐怖电影。这些事情就是满足人们心中某种隐秘的欲望。 对于食河豚这件事,现在媒体上有这样一种观点:“政府在介入时最好慎重一些。假如政府介入,由于事情性质本身决定了无法完全禁绝,一旦出现中毒事件,死者的家属和舆论便会将责任归结为政府管制不力。其实,政府在尽到警告的有限责任后,就让民间自行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即可。” 我们认为,这种做法将置政府于“无情无义”的境地。当社会风险出现时,以“堂皇的理由”规避责任,断不是一个现代政治文明催生下的政府的所为。 河豚跟果子狸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含有致人死命的可能;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通过严格的措施,这种可能在河豚鱼身上可以规避,而果子狸至少目前不能,这也就是河豚之所以能“苟延残喘”的原因。 吃食河豚的风险不能由食客自负,也不能像有的地区通常采取的全面禁止,我们的观点是将这种风险转嫁给“经营河豚的高门槛”。 资料显示早在去年,青岛就出现了全国第一家经卫生部特批的河豚专营店,或许这就是烹制河豚行业标准的雏形。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行业标准能带来设置门槛的主动权。政府部门完全可以通过所垒门槛的高低来控制河豚鱼的经营,来控制河豚致死的风险系数。倘使,烹饪河豚鱼的厨师均必须取得卫生部颁发的“河豚鱼烹饪资格证书”,那么,如此“高门槛”的显见好处有二:让经营者由地下转为地上,让人们的“口腹之欲”满足得光明正大;未经过专业培训的“野厨师”无处藏身,未持照经营者视为非法,对之严打师出有名。 而并不显见的好处则是将食河豚的风险悄无声息地“消融”在行业门槛的层层壁垒中,同时又不破坏贪食者对鲜美河豚肉“奇货可居”的遐想。 河豚学名暗纹东方,又名气泡鱼,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在我国各大海区都有分布,常见有数十个品种。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 TTX),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误食河豚鱼有毒部分后的潜伏期约10分钟至3小时:先是手指、舌有刺痛感,然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接着全身麻痹瘫痪,最后昏迷及呼吸衰竭而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