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河豚价值几何
叶梦得曾在随笔中记载江浙地区河豚鱼的价格:
欧阳文忠公记梅圣俞《河豚诗》:“春州生荻芽,春岸飞杨花。”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谓河豚出于暮春,食柳絮而肥,殆不然。今浙人食河豚始于上元前,常州江阴最先得。方出时,一尾至直千钱,然不多得,非富人大家预以金噉渔人未易致。二月后,日益多,一尾才百钱耳。柳絮时,人已不食,谓之斑子,或言其腹中生虫,故恶之,而江西人始得食。盖河豚出于海,初与潮俱上,至春深,其类稍流入于江。公,吉州人,故所知者江西事也。
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叶梦得是苏州吴县人,上段所述短文为他在《石林诗话》一书中记载的南宋初江阴河豚的行情。从这一记载看,当时江阴一些富裕人家在元宵节之前就能品尝到河豚,但正月里的河豚因数量少价格极贵,1条竟然卖到1000文,即1贯,而且必须先向渔民交钱预定;二月以后随着汛期形成,河豚捕捞量日益增多,价格也就一路下跌,此时的河豚1条仅卖100文。据资料记载,北宋末,开封小酒店所卖的下酒菜,如煎鱼、鸭子、炒鸡、兔、煎燠肉之类,每份不过十五文;早晨五更所买的动物下水早餐,每份20文;南宋时,南方地区的小饭店,1碗鳝鱼卖l0文。那时候,一人一天大概能赚100文左右。如此看来,宋代江阴河豚正月里的价格,与其它物产相比相当昂贵,一个人十天的收入只能买到1条河豚。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江阴河豚便颇负盛名。当时有一位自称太平老人的文人,在《袖中锦》一书中,将“江阴县河豚”与“监书、内酒、端砚、徽墨、洛阳花”等列为“天下第一”。此书自元末明初以来,先后被收入《说郛》、《学海类编》、《寄园寄所寄》和《丛书集成初编》等典籍。
“江阴县河豚”被列为宋代的“天下第一”之一,因身价高,价格自然不菲。然而,江阴河豚历史上曾被列入“天下第一”这一史实,在今天的江阴人中间却鲜为人知。
据明嘉靖《江阴县志》“土产”卷记载:“河豚鱼一名鲑,立春出江中,盛于二月。”与刀鱼、鱼并称“长江三鲜”的河豚,其美味颇为独特,非其它鱼所及,历来被江阴人誉为“江鲜之冠”。
缪荃孙在其总纂的《江阴县续志》中曰:“河豚为吾邑江鲜之一……吾邑人尤癖嗜,虽间有中毒者,弗顾也。”为吃河豚,竟然可以不顾惜性命,足见河豚美味之甚,同时也可见江阴人性格之刚烈。
其实,江阴人吃河豚并非鲁莽之举,在长期实践中,一些烧河豚的行家里手早就传承、掌握了河豚去毒及安全烹制的独特技艺。旧时,厨师将河豚烧熟后均要先由自己品尝,待确认安全无毒后再端上桌,供食客享用。“红烧河豚”历来是江阴饮食业的一道名菜,每年都吸引着各地食客前往品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