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洄游通道人工养殖 河豚不再是'老毒物' 作者:黄韬 进入3月,又到“长江三鲜”刀鱼、河豚、鲥鱼上市之时。昨天,记者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获悉,经过多年科学研究,人工饲养的河豚已经可以食用且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在业内,这种河豚被称为“控毒河豚”;在专家圈中,这类河豚从第一代开始,以英文字母F编号,如今已经到了F6。 河豚出生时本无毒 作为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教授级高工,唐天德和河豚打了不少年的交道。 河豚为什么会有毒?唐天德教授说,根据研究,河豚并非永远生活在长江中,它属于一种洄游性鱼类。每年3月—5月是河豚洄游的时期。此时,沿长江边,人们便可以捕食这一水产美味。之所以河豚屡屡和“毒物”沾边,也是这段时间。其原因是因为河豚在海里的那段时间,食用一些海藻等浮游生物,将其毒素吸收入身体。每年四五月交配后,在长江淡水区产下的(河豚)鱼卵“出生是清白”的。等到再次洄游(第二年3月左右)时,是河豚性成熟最旺盛之时,其味道鲜美,又恰恰是经过海底时代“洗礼”毒性最强之时。 F6河豚是“控毒河豚” 如果彻底改变洄游通道进行人工养殖,投放专用饵料改变河豚的“胃口”,生长环境不同了,河豚也不再和“毒物”画等号。记者在网上搜索获悉,去年,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也宣布,成功繁殖出野生河豚的第四代,通过小白鼠的实验看,第四代河豚毒素已经能被分解。对唐天德而言,他更愿意将相关试验版河豚进行编号,最新的代号已经编到F6。 更严谨的说法是“控毒河豚”。其毒性已经降低到每克有毒组织的毒素含量低于2.2微克。传统河豚的毒素含量要以1000微克为单位计算,属于不折不扣的“老毒物”。 但这并不代表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吃。唐教授说,宰杀河豚有一整套严格的操作规范,比如去掉眼睛、血液、肝脏、卵巢等容易沾毒的部位,另外需要强调反复用清水漂洗,以确保安全食用。 新闻观点 吃河豚能否“有效开禁”? 记者采访获悉,卫生监督部门对于河豚解禁没有明确表态。另一个情况是,河豚的美味却让很多人慕名去扬中一带品尝。在当地,端上桌的其实都是人工养殖的河豚。“有效开禁”的呼声因此出现。 唐天德认为,既然科学上已有突破,出现了毒素可以控制的“控毒河豚”,政府部门可以考虑通过发放专门河豚鱼养殖许可证、定点饭店制作、设立专门的厨艺培训等方法,加以引导,对吃河豚不再一律封杀。 之前的1998年,中国海洋大学水产系教授官庆礼在山东青岛海边开了国内第一家河豚酒店。记者昨天从业内获知,官教授已经宣布“安全食用河豚的HACCP管理体系”。即从原料接收、活(河豚)鱼暂养、加工去毒、河豚料理制作以及环境卫生的控制方面,全部有具体化标准。开业至今,该店从未发生一起中毒事故。这让南京做餐饮的很是羡慕。(金陵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