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豚协会 >> 河豚美食节 >> 河豚史话

河豚三章
周彤

“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于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欧阳修《六一诗话》)。刀鱼、鲥鱼、河豚被并称为长江三鲜,因物以稀为贵,所以江刀和江鲥如今几乎成了绝响。但对河豚来说却远没那么简单,它的成名多半是因为它有些神秘。
河豚,这是一道被《中国食经》以及各大美食经典学术专著“遗忘”了的美食。对饕餮之徒来说,剧毒和美味,这本身就是一道中国版的“活着,还是死亡”的命题。
因为它的剧毒,史上著名的“长江三鲜”,如今不得不“重组”为刀鱼、鲥鱼、鮰鱼。而因为它的美味,从《山海经》那时起,到后来的苏东坡、梅尧臣,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不知有多少人前赴后继地冒着“拼死吃河豚”的悲壮,用生命的代价体验那种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刺激。
长期以来,河豚是被禁止食用的。但在江苏等沿江地区,“拼死吃河豚”却一直是民间的一个顽固习俗。车前子先生在《好吃》一书中记道:每年到了河豚上市的季节,劝说人们不要吃河豚曾经是当时公社里民兵的一项重要工作。两人搭档,敲着锣,边行边喊,一个人先说:“阶级斗争”,另一个人跟上,说“不忘记”。一个人接着说:“地富反坏”,另一个人最后说:“河豚鱼”。
正如同“地富反坏”这个极富主观性的帽子一样,河豚长期被人们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打量着。
东方卫视《菜里乾坤》栏目运行之初,长江三鲜就被列入了第一批选题范围,但由于河豚的特殊性和敏感性,是否介绍这道美味便成了两难的选择。
但最后我们还是决定要做这期节目。因为如果我们不讲,至少我们无法改变至今仍有人“拼死吃河豚”的客观现实。而作为传媒,我们也至少可以告诉人们,怎样才能避免无谓的牺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河豚这样的自然造化之物,其最大的毒素并不在于它自身,而在于人类的浅薄遇上了贪婪。
“能不能吃河豚”这个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河豚有没有毒,而在于我们有没有一整套严格规范的专项管理办法。说白了,只要是去毒得法,老饕们完全不必摆出“虽九死犹未悔”的悲壮架势来。汪曾祺先生说得好:“这种办法有例可援,即‘洁本金瓶梅’是。”而把这本“洁本金瓶梅”写得最好的,可能要数长江中一个仅次于祟明的岛——镇江辖下的一个县级市——扬中。

二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梅尧臣《河豚鱼诗》)长江在流过“中流砥柱”的镇江焦山之后,江面豁然开朗,水流变得平缓而宽阔,而扬中岛原本是这段江面上的一个冲击洲。自然的造化使这里平坦的江面和湿地成了小鱼小虾们的乐土,因而这里也就成了从海里洄游来的河豚们最温暖、最惬意的产房。
清明前是河豚产仔的季节,这时河豚的毒性最大。但与此矛盾对应的另一面,则是产仔前河豚的味道最鲜美。东坡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说的就是这个时候。
如今河豚也有野生与非野生之别,判别的方法是,看鱼鳍部分是否有一块橘红色,这是能证明其出身的标志。河豚的这块橘红色深度或者纯正度,往往只有一点细微的差别,但就是这点看不起眼的区别,就足以让其定价差上几倍了。
扬中并不见得是河豚唯一的家园,长江下游一带都有其踪迹,但为了求这一点橘红,或者说是野性,各地的河豚们往往被送到扬中来参加“短训班”,这一点正如同产自各地的螃蟹往往会被送到阳澄湖深造一样(这种螃蟹被人们戏称为“洗澡蟹”)。
自然造化的伟力往往是人的智慧所不能及的,你可以把水温、酸碱度、流动性,乃至于微生物含量和小鱼虾的多少都仿制出来,甚至你可以把扬中当地的长江水原样取回去,给河豚小祖宗们营造一个“疑似”的安乐窝,但河豚们还是抱定了一个死理:只有扬中这块江面才是“爰得我所”的地方,也只有生长在这里的自然水域,才能“适彼乐土”地生出那么一点儿橘红色来。
于是乎,扬中的渔民们找到了一条比捕河豚更有效的致富渠道,那就是在江边滩涂圈一块湿地来办河豚“短训班”。这也成了扬中河豚“产业”的一道独特风景。这里出产的河豚除了在扬中本地消化以外,外销到日本也是一条“出口创汇”渠道。
吃河豚如今在扬中是公开的,因为在这里河豚去毒的方法已经成了妇孺皆知的常识,并且家家户户都会做。尤值一提的是,扬中的烹饪协会还专门规范了河豚的从业规范,要想在扬中的菜馆里烧河豚,厨师必须先通过烹饪协会的相关考核。每年协会还会组织专门的烧河豚技艺比赛,并请来扬州大学烹饪系的教授们做评委。据当地人说,扬中已经20多年没发生过一例河豚中毒的事件了。
清明前,走在扬中小小的街道上,你几乎随处可以看到餐馆门前醒目的“河豚”字样,与或雅或俗的各色广告词并列,还有另外一道风景,那就是主理大厨的玉照以及他在烹制河豚上得过的大大小小荣誉。那意思无非有两个:其一是:“没事,咱这里是老师傅了”;其二是:“味道好极了”。
请客吃河豚的规矩是不可错乱的,否则不仅没达到请客本意,还会招惹麻烦。
规矩之一是,不可对客人说:“请你吃河豚”,只能说:“今天我订了桌河豚,多留了双筷子”,来不来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规矩之二是,客人来后须在桌上放一枚硬币,意思是再次表明出席此宴的确是本人的意愿,而非刘邦之赴鸿门宴也。
规矩之三是,厨师本人先吃第一筷,十分钟后主人才吃第二筷,最后才轮到客人大快朵颐,这也是为了安全。
谚云:“血麻子涨眼发花”,如果去毒不尽,河豚毒性发作很快,作为食客,这也是多了一道保险系数。当然,在视烧河豚为家常便饭的扬中,如今这几乎演变成一种食俗了。
规矩之四是,俗称“西施乳”的河豚睾丸和河豚皮,须先敬尊长者,因为这是河豚身上最美的部分。吃“西施乳”得用调羹,那是一砣象牙色的、软软的东西,比豆腐脑还细、比肘子皮还胶、比果子冻还滑。而吃河豚皮则更有讲究,得先把带着许多芒刺的鱼皮翻转过来,然后在嘴里囫囵吞枣般地吞下去,否则你一嚼,那满口的刺渣就会让你知道什么叫进退两难。据说这河豚皮极其补胃,有老饕们甚嗜这一口,甚至有“甭管是什么样的胃病,吃它几块河豚皮比吃什么药都强”的说法,但这话是否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则不得而知了。

三

鄙人有幸在一个“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季节,去江苏扬中苦等两天,拜见了一位河豚特级大师孔庆璞,并有幸得到了他老人家一鳞半爪的指教。
孔大师曰:宰杀河豚得讲疾徐之道。杀鱼前厨师往往先得用双手拍打鱼身,而河豚脾气极大,一拍就生气,一生气就鼓起身子,并发出“嘶嘶”的威胁声。但见厨师左手捧定涨成气球般的河豚,右手执一把利剪,从腹部肛门处一剪进去,顺势向前一滑,然后飞速掏出内脏、鱼籽,一件件地在盘中摆好,然后细细剪开鱼眼,慢慢从尾部向前挤尽鱼血,然后在流水中仔细淘尽血渍。
这里有几样讲究。一是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快”是为了保持鱼的“生猛”,“慢”是因为如果去毒不到家,不仅前功尽弃,而且还有可能会闹出人命来。
二是杀完鱼,往往得有另一个厨师验收。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一条鱼、一副睾丸(如果是雄鱼的话)摆在一只碟子里,这是没有毒的;另外两只眼、一副肝脏、一副鱼籽(如果是雌鱼的话)和其他内脏摆在另一只碟子里,这是有毒的——只能集中深埋,绝不可像倒垃圾一样乱扔。如果少了一只眼什么的,那对不起,不仅不能再往下做,而且厨房里所有的工作都得停下来,直到找到为止。谁要是敢在这时候打马虎眼,那即使没出事,消息传出去以后,这个厨师这辈子就再不可能干这一行了。
三是杀完鱼以后,最后抓住鱼尾,将鱼头在水槽边上重重一敲,这河豚才算是死透了。因为河豚性子较长,如果没死透,它会在油锅里挣扎,然后溅你一脸滚油,算是报一回夺命之仇。再者河豚必须“脑死亡”后,体内的酶才会产生分解作用,这样所谓的“河豚味”才能出得净。
河豚的灵魂在于所谓的“河豚味”;“河豚味”的出处来自“熬河豚肝”,而河豚肝则是个“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东西。
说它是天使,是因为这东西“熬”好了极其鲜香,真可称“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几乎可以肯定:东坡先生当年说的“值那一死”,就指的是这种味感。
而说它是魔鬼,是因为如果没“熬”好,要不就是欠火,要不就是过火。欠火时,河豚的毒性未拨完,而如果过了火,这河豚就没必要拼死去吃它了,因为那就是一条普普通通的鱼了,根本不值得为它冒一回死。
“熬河豚肝”在扬中被俗称为“熬河豚油”。不过这“熬河豚油”却实在是太难了,几乎就是烧河豚中最绝的一门功夫。首先得使板猪油热锅冷油地先炝一回锅,然后放进大量的猪油化开,见到有细细的油花向中心聚拢时,放下河豚肝开始“熬”。
火不能太大了,火大了油升温快,河豚肝里面鲜香的一腔柔肠还没来得及溢出,外层就结壳了;火更不能太小了,火太小了油温不足,那河豚肝里的美味儿压根儿就不会“萌动春心”;要保证冷肝下锅后,回落的油温还有一个逼出美味的起点。随后油温一点点儿地升高,用最温柔、然而也必须是最坚定的“力度感”,把那一副河豚肝里“最小最美的小女儿”吊出来。
这里膝要把着火、手要搅着料、眼要看着色、鼻要闻着香,你几乎是要调动全身所有的能耐,用你的第六感官去仔细把控。河豚肝在猪油中,会一点点儿地、慢慢地由浅乳白变成淡牙黄、由淡牙黄变成蜜桃黄……当由蜜桃黄转成腊梅黄,并刚刚开始有香蕉黄——也就是要结壳而未结壳时,鼻中的香味也浓烈到了顶点,你得果断地端锅离火,并立马扬油降温,只有这样,这种绝顶的鲜香味觉才能留住。
说到这里,孔大师长叹曰:难就难在到底何时才是所谓的香浓之“顶点”,因为这种最美妙的感觉在锅中只会停留3到5秒。如果你被那种越来美的感觉陶醉得晕过去了,亦或你还贪婪地想“更上一层楼”,那么美妙的感觉就会随着油温的升高而转瞬消逝。
什么叫“浑然天成”?什么叫“刚好就是最好”?什么叫“失败乃成功之母”?什么叫“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都在这一锅河豚油里了,这就是为什么扬中人一直把这道工序定名为“熬”!!!熬出来的就成了大师,而没熬出来的,毕其一生,也只能算是有点苦劳而已。
接下来的名堂当然还有许多,比如用什么样的酱等等,不过总得尊重一下人家的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吧,不说也罢。顺便说一句,万一河豚的血没去尽,只要耐心在汤里焖40分钟以上,那也还是可以修补的。只是味道上的感觉嘛,就差了那么一点。但对做河豚的厨师来说,任何一点败笔都可能致命,至少对他的职业生涯如此 。

 
Dynamic
协会动态
协会简介
联系我们
协会动态
最新信息
河豚培训学校
Puffer
festival
河豚美食节
聚焦美食节
历届美食节回眸
河豚史话
Dining
Guide
餐饮指南
酒店记事
酒店文化
视频展播
Chefs
Presence
厨师风采
特级河豚烹饪师
一级河豚烹饪师
二级河豚烹饪师
河豚烹饪师
学员风采
Yang
Tourism
扬中旅游
扬中风光
农家乐
特色景点
小岛旅游
 
 
Quick Navigation
 
Legal
     
+ 扬中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
 扬中市河豚文化研究会
  + Yangzhong cooking food industry association
 Yangzhong fugu association
+ 0511-88359884 0511-88321613 (0)13852958828
+ 江苏省扬中市翠竹南路228号   + Yangzhong Cuizhu road no. 228
+ 邮编:212200   + Zip code:21220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扬中市河豚协会
苏ICP备14036042号-1
Home | Join the Collection |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