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 扬中河豚欲上时(出发) 孙德圣 金国奇 彭纪龙 又是一个“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美丽的春天,这个时节也正是品尝河豚的绝好机会。说到河豚,人们自然会想到扬中。古往今来,“扬中河豚天下稀”之说一直广为流传。此时又赶上扬中第二届江鲜美食节,怎能不去品味一下垂涎已久的河豚文化呢?
一方水土育一方豚 扬中第二届江鲜美食节已经于3月10日举行了开节仪式,为期一个月。所以,现在去扬中正合适。扬中岛城的移民文化致使扬中美食呈海纳百川之势,在这次江鲜美食节上,场中展出了从1000余家饭店中精挑细选了60余道地方名菜名点,这些展品吸收了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美食之精华,色、香、味、形俱佳,尤其是“河豚、鲥鱼、刀鱼”为代表的江鲜美食展品使扬中一方面大放异彩的奇葩。 “长江三鲜美,河豚第一鲜”。扬中本地的河豚鱼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奇特美味,能名扬四海?扬中著名河豚烹饪大师周长顺在考察过日本和中国内地多处的河豚生长规律和烹饪河豚的方法后,总结为“一方水土育一方豚。” 扬中本江生长的是暗纹东方豚,这在当今世界上二十多种河豚中是最好的品种,比日本当地产的红鳍东方豚个头小,它在水中灵活性强,这给它运动和捕捉带来了方便,因此肉质细腻,另外扬中的水土呈酸性,因此暗纹东方豚的肉性比其他碱性地区的品种要鲜美。 扬中河豚一般有“一豚三吃”法:即先是红烧,然后是河豚烧秧草,最后是河豚烧泡饭。 河豚每市斤从数百元卖到一两千元。每年春暖花开,清明前后,各地宾客纷纷来扬中,把能在扬中吃到一次河豚,当成是全年最快活的一件事,民间亦有“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爱天下鱼”之说,足以说明河豚菜肴的独有魅力。食用河豚鱼的风气几百年来在扬中扎下了深深的根基,已演化成一代民俗、民风。 河豚肥风景美 扬中南临镇江,常州,北望扬州,上联南京,下接上海,奔腾不息的长江孕育了扬中这块沃土宝地。小桥流水,河塘秀色,花园锦簇,树木成荫构成了扬中的一幅写实风景画。 扬中气候温和,生态良好,经济繁荣,人才荟萃。从扬中这块神奇的宝地上,走来了共和国最年轻的中国院院士、将军马伟明;走来了两弹一星的功臣、航天科学家刘明春;走来了光源科学家、《海归》领头雁黄振春;走来了太阳能领域科学家施正荣、走来了集丝竹之精华、扬民乐之神韵的、受江泽民表彰的世界制笛大师常敦明;走来了编制《清明上河图》、《中国百帝图》、《出师表》、《毛泽东走遍全国》等精品的、被温家宝总理夸赞的国家级竹编大师耿月新……扬中是生态市,扬中是中国最大的工程电器岛,扬中是全国的诗词之乡…… 扬中的小吃也很有名。美食街上有火锅和菜粥,这里的菜粥是由扬中地产的秧草、燕竹笋、花生米、萝卜、芋头、大米烧制而成,外地来客常慕名试食。小吃一条街上建筑也吸引人,而且这里虽然称为美食一条街,实际上有休闲、洗浴中心,给游客以方便。 小河豚孕育大经济 扬中以举办第二届江鲜美食节,在烟花三月,中外宾朋慕名来品尝江鲜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经济和文化现象,促进了美食文化特色和旅游经济的形成,推动了经济。 在渔场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垂钓中心迅速组建,劳累了一周的上班族可以去中心垂钓,增加情趣。累了,有休息的场所,品品茶、聊聊天;饿了,有菜肴供应,江鱼鲜美,美酒飘香,环境别致,身心愉快,外来宾客纷纷来垂钓中心调剂情趣,丰富精神活动。这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河豚的经济价值还体现在制药方面。河豚毒素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毒素之一,是黄金价格的3800倍。此外,河豚卵巢还可提取多种氨基酸,肝可提取河豚肝油,精巢可提取鱼精蛋白,皮可制成贵重皮革,骨可制成骨粉。 河豚美食历史悠久 中国人食用河豚,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山海经》卷三《北山经》中,就有“赤鲑”的记载,赤鲑即河豚。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收录了当时人们食用河豚的内容。晋代,左思《吴都赋》中描述了河豚的体型外表特征,并详实记录了当时人们烹制河豚的方法。 唐代,民间食用的河豚,开始进入宫廷御菜。据历史记载,唐玄宗曾赐河豚给李林甫品尝,李为之感激不已。 宋代,食用河豚之风更盛,而尤以江淮、吴地为最有名。《赤城志》卷三六说此鱼:“冬月为上味。腹有肭,白如酥,名西施乳。”宋代吴地吃河豚之风相当盛行,而代表地区即为江阴、常州。常州的河豚,当时是从扬中水域捕捞的。 元明时期,江南地区把河豚奉为食界至尊。明朝,烹河豚更成为一道宫廷名菜。明人徐渭《河豚》诗云:“万事随评品,诸鳞属并兼。惟应西子乳,臣妾百无盐。”在众人捧抬之下,江南河豚鱼名声大噪,大有凌驾水族众鲜之势。 清代食河豚的地方更为广泛,仍以江南食用河豚之风为盛。南通、江阴、靖江、常州、镇江、扬州等地均有食河豚的。 路上的风景很精彩,但分享出来才是最大的快乐。快加入我们! 江南时报发于2005年4月1日第三十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