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扬中 让扬中走向世界 ——写在中国扬中第四届江鲜美食文化节闭幕之际 冯锦跃 依依握别,相约来年。第四届江鲜美食文化节圆满闭幕了! 一个月来,扬中这个“中国江鲜之乡”,再一次频频亮相各大新闻媒体,再一次凝聚世人的目光,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从扬中人到外地人,从相识的到不相识的,人们热议的是江鲜美食,品味的是江鲜文化,感悟的是江鲜魅力。大桥风采、岛园风光、农家风情,伴随着江鲜美食文化节的举办,这些扬中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被越来越多的中外宾朋所熟知、所喜爱;扬中大桥、生态岛园、别墅农家、江鲜美食,这一张张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这一幅幅扬中现代生活的画卷,无一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让“中国江鲜之乡”的品牌为之增色,让每一个过往的宾客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江鲜美食节期间,越来越多的扬中人向中外宾客发出了“过扬中大桥、游生态小岛、访别墅农家、品江鲜美食”的真诚邀请。这就象一条经典的广告语,透过广告效应,我们期盼着让世界更多地了解扬中,让扬中更快地走向世界。
过扬中大桥—— 桥是进入扬中的第一通道,也是扬中的第一张城市名片。扬中因桥而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桥因扬中而更显其独特魅力。 一岛三桥,世界独有。扬中的大“桥”史,就是一部奋进史,一部超越史。 过去的扬中因水而生,亦因水而难。民国时期,整个扬中岛只有5条千疮百孔的土路,内陆河港长期淤塞,自然码头风雨飘零。直至1960年之前,对外交通的唯一途径仍然是简易客渡。每逢狂风暴雨,或大雾弥漫,舟楫挂桨,渡口封闭,扬中顷刻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 滔滔江水挡不住小岛迈向大世界的步伐。扬中长江大桥的建造改变了扬中孤岛的历史,也开创了南桥北渡交通格局的新纪元。这是万里长江上第一座由农民自己自筹资金建造的大桥。回望1994年10月6日扬中大桥正式通车那个记忆犹新的日子,许多扬中人的心头还会涌起阵阵激动。连续数日,每天数万人从四面八方涌向大桥,亲身感受着用双脚走出孤岛、跨过长江的喜悦。“千年遗恨,大江隔断腾飞路;今朝展翅,宝岛奔向大世界。”这幅为庆祝扬中大桥通车而撰写的对联,真实地道出了扬中人民告别孤岛、拥抱世界的自豪。以扬中精神建大桥,以大桥精神建扬中,也因此成为三十万扬中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共同呼声。“众志成桥、自强不息”也无可争议地成为了那一时期的“扬中精神”。 2003年,在扬中与常州夹江江面上,一座跨江巨龙再度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扬中二桥正式建成通车了。从扬中一桥通车到扬中二桥建成,整整十年。十年一岛建双桥,既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实力。随着二桥的建成,扬中打通了苏中、苏南两个出口,从扬州、泰州到苏州、上海,扬中这个原本地理位置偏僻的江中岛市,一跃成为了连接大江南北的交通枢纽。 2006年,全体扬中人翘首以盼的泰扬过江通道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并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扬中在圆了大桥梦、二桥梦之后,将再圆三桥梦。 泰扬过江通道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大桥本身。项目批准的背后,是扬中区位优势的更加提升,是扬中经济发展的更大支撑。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港是龙头,桥是加速器,岸线是增长极。整合港、桥、江资源,促进港口经济、大桥经济、沿江联动发展,成为扬中“十一五”发展的“新引擎”。当前,一个桥港联动开发的热潮已经兴起,大规模的港口码头建设已经开始,一批船舶制造项目已纷纷落户。 读懂了大桥,就读懂了扬中、读懂了扬中人。
游生态小岛—— 岛是扬中的天然本色,生态是扬中的自然风貌。生态小岛,是扬中的第二张城市名片,也是扬中最可宝贵的财富。 跨过扬中大桥,就踏上了宝岛扬中。 这是一片美丽而又神奇的江中绿洲。驻足百里江堤,堤外江水滔滔,百舸争流;沿江滩涂杞柳成片,芦苇茂盛;岛内绿树成荫,修竹成林。绕堤一周,目之所及,莺飞燕舞,绿荫浓蔽,游人置身其间,无不心旷神怡,赏心悦目。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也是扬中生态魅力的真实写照。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生态农业的风采。田野之中,耕作机械化,水利标准化,经营农场化,布局园林化;观光区内,亭台楼阁,曲桥通幽。农民在劳动之余,或垂钓,或散步,或读书,宁静悠闲,怡然自乐。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周游全岛的乐趣。或泛舟江上,尽情享受那拂面的江风、腾起的江浪、飞舞的江鸟、摇曳的芦柳而带来的惬意;或亲自驱车,轻便灵活,自由自在,既可强身健体,亦可享尽风景。 在这里,你还可以品味扬中民居的独特风情。农民村宅前有树,后有竹,临水建屋,傍水成埭,风格古朴,与现代豪宅相映成趣。摘瓜、采菱、垂钓、磨豆腐,亦可让你体验别样乐趣。 在这里,你可以真正感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扬中就响亮地喊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清山”的口号;1993年,扬中又率先提出了建设全国第一个生态县的宏伟目标;进入新世纪以后,扬中进一步明确了环境强市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具有浓厚现代城市文化气息、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化水上花园城市。 正因为如此,一个“江南水乡风韵与现代化都市文明交相辉映、城市与农村发展水乳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扬中才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于浩瀚长江之中,呈现在世人面前。
访别墅农家—— 扬中富,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可以证明;扬中人富,精美绝伦的农家别墅可以证明。农家别墅,是扬中的第三张城市名片,也是扬中民富特色的集中体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沿着一条条笔直的道路走进扬中农村,一排排、一幢幢造型各异、装璜考究、美观大方的农家别墅沿路、沿河而坐,遍布江洲上下,连绵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尽显家家殷实,户户小康。 扬中的“农民别墅”、“将军楼”在全国享有盛名。别墅农家也成为扬中人富裕生活的直观写照,成为扬中全面小康的一个缩影。 住房的变迁,是扬中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解放初期,80%以上的扬中人居住的都是草棚或草屋,在沿江穷僻村埭,则百分之百都是草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扬中人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冒着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上山里”、“跑单帮”,附近县市都留下了扬中人艰苦创业的足迹。这一时期,瓦房在扬中逐渐出现,日渐增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扬中供销员的身姿闪现在全国各地,敢为天下先的扬中人创造了“四千四万”精神,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扬中农村开始出现楼房住宅。80年代中后期,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开始出现“将军楼”。 进入九十年代后,扬中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先后数度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特别是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行,扬中人全民创业、自主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民营经济发展红红火火,成为经济发展和富裕百姓的第一驱动力。富裕起来的扬中人更加注重居住生活质量。流派各异、风格多样的小别墅如雨后春笋,遍布江洲大地。在讲究住房样式、室内装潢的同时,不少住户还追求生态环境与现代装饰的协调统一,注重住宅庭院的设置,设置假山、花坛、喷水池,栽植各种高档花木,有的人家还建有车库、健身房、游泳池。 安居是为了乐业。扬中人在基本完成住房革命后,开始加快“创业创新创优”的步伐。现在的扬中人不比财产比资产,不比住房比厂房,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品江鲜美食—— 江鲜最美数扬中,扬中江鲜甲天下。江鲜美食是扬中的第四张城市名片,品尝江鲜美食的同时,也品味了扬中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 “烟花三月下扬中”。一词之改,时空变迁,其中的万千气象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阳春时节,水暖鱼跃,江鲜肥美,扬中独特的美食文化一次次让世界瞩目,“中国江鲜之乡”的盛名和“扬中江鲜甲天下”的美誉,吸引了无数宾朋纷至沓来。 “长江三鲜美,河豚第一鲜”。河豚是大自然赋予扬中的鱼宴至宝,是江鲜菜肴的极品美味。但“中藏祸无涯”,河豚的巨毒又常令人谈豚色变、望而止筷。扬中人却是例外。“拼死吃河豚”,为尝一鲜,敢搏一命,那是何等的洒脱,又是何等的豪迈! 拼死吃河豚,拼命干事业。小小的河豚,诠释了扬中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世世代代的扬中人从沙滩上起步,在逆境中崛起,百余年来,扬中人想他人所不敢想,为他人所不敢为,敢闯敢试,敢做敢当,用自己不变的信念和勤劳的双手,书写了一页又一页光辉的篇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奇迹。 在这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孕育下,扬中走出了共和国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走出了太阳能领域的领头雁施正荣;走出了集丝竹之精华、扬民乐之神韵的世界制笛大师常敦明;走出了被温家宝总理夸赞的国家级竹编大师耿月新…… 在这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孕育下,扬中走出了中国工程电器的十大领军企业大全集团,走出了中国电力行业的黑马中电电气,走出了中国职业装的十大领衔品牌宜禾服饰,走出了宏达化工、环太硅科技、苏惠乳胶、江南砂布、星河管阀件等一个又一个行业单打冠军…… 舒展大江之缱绻,秉承大江之奔放。今天,我们凭借这一张张独具魅力的城市名片,在镇江、在江苏、在全国争得了自己的位置;明天,扬中必将在凭着这些名片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独领风骚。 我们期待着!扬中期待着!世界期待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