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着力打造'长江生态岛'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4月12日电 扬子中路是江苏扬中市城区最繁华的一条主干道,这条道路的旁边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与别的城市的主干道相比,这条道路在平坦与宽敞度上再平常不过,但这条道着实让这里的市民感到自豪:在高大的梧桐树间,这里一年四季鸟鸣啾啾。让人在繁华的现代都市中,感受回归自然的舒适。
这里的鸟儿不怕人。附近的张大爷最大的乐事就是在树下看一群鸟儿争鸣。老人指着地上那斑斑点点的鸟粪告诉我们,有几次,不知名的鸟儿站在他头顶,肩膀上跳来跳去,一点都不认生。 据了解,在闹市中,人鸟和谐相处的画面不只这一处,在这座城市里,江洲路、翠竹路、工人路、前进路等交通主干道的道旁树和绿化带,成为许多鸟儿玩耍的乐园和安家的场所。而在野外,农民们也能时常在自家的田头看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景象。 绿色扬中是天然赋予的,也是后天保护得来的。为保护得天独厚的江中绿岛的自然环境,该市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针,以建设'长江生态岛'的战略目标,率先实施国家21世纪绿色示范工程。他们按照生态功能分区建设的理论,规划实施'居住集镇化、工厂区域化、农田集约化'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从建立岛屿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型生态系统出发,分别对工业、农业、城镇、旅游、交通等实施生态功能分区建设,相继完成了绿色城建、园区产业、生态农业、岛园风光等五大生态工程。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全岛现在已经建成了以城镇区、工业带、农业带、自然风光带为主的'一区三带'式的生态功能区划。该市以城区和3个卫生集镇为中心点,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规划建设成561个居民点,并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对1500多家工业企业进行'绿色检疫'相继关停改转了百余家'十五小'企业。对新上项目全部推行先评价后建设的'绿证'审批制度,将与生态岛园相得益彰的绿色产业列为区域发展方向。该市的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8%以上。全岛境内空气、水质、噪音等环境质量主要指标均达到和超过国家示范区标准。城市人口拥有道路面积从原来的16平方米增加到26平方米,两年中新增绿地面积40多万平方米,是前10年总和的2倍。目前,市区绿地率达3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原来的2.8平方米跃升至7.2平方米。 天蓝、水碧、景美、土洁。这是江中岛市江苏扬中留给人们的美好印象。近年来,该市以建设长江生态岛园为战略目标,先后投资近20亿元,率先实施国家21世纪绿色示范工程,一举成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目前,全岛以城镇区、工业带、农业带、自然风光带为主体的'一区三带'生态功能区划基本形成。全境空气、水质、噪音等环境质量主要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示范区标准。 扬中在环境建设上不是一帆风顺。'六七十年代淘米洗菜,八十年代可以灌溉,九十年代垃圾覆盖。',前几年,这一对水环境的评价的顺口溜,正是出自扬中农民之口。在工业发达的90年代,扬中的水环境一度遭到破坏,全市共有3512条河道,多数已十余年未清淤,引排不畅且水质较差。在新农村建设中,扬中实施了乡村碧水通畅工程,通过大规模清障清淤,目前多数河港水质已由原来的Ⅲ、Ⅳ类水改善为Ⅱ类水。刚刚过去的2006年,该市提出了'千河疏浚'的目标,决心用3年时间对全市3500余条河流进行整治,每年实施1000条以上。去年,他们采取机械施工和人工清淤相结合的方式,先后投入40多台泥浆泵,完成河道清障478条,总长360.8公里,完成河道清淤205条,总长136.5公里。为加强河道长效管理,扬中市还推出河道养殖与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在河道沿线确立责任人,由责任人负责河道的日常管理;在部分骨干河道专门设立垃圾箱,实现日产日清。 他们还在沿江120公里江堤上,投资2亿多元建设'绿色长城',在堤坡内外开辟特种技术、中草药材、果树等立体植物带,开发万亩综合生态林。在雷公岛等小块岛屿上,着手开辟了吸引水禽和其他动物栖息的长江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形成了'都市气息、田园风光'的城乡新景观。(严峰 解春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