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举办的扬中江鲜美食节传出信息:该市的“江鲜蛋糕”越做越大——每年3—5月,江鲜市场成交额达2亿元,全年成交超过6亿元,覆盖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与美食节同步举办的民营经济促进月和项目推进月,累计落实项目200多个,投资总额近40亿元…… “保护好江鲜,才能持续地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 扬中江鲜自古名闻遐迩,但前几年也曾面临资源枯竭、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 自2002年开始,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该市严格实行春季禁渔并规定:春禁期间,10厘米以下的江杂鱼一律不得进入水产市场,违者将受到严厉处罚。据统计,该市近年来共拆除网簖18080个、地龙27418条、虾笼和钩160余万只(把),查处违禁捕捞船130多条。 为有效增殖长江渔业资源,该市每年斥资300多万元,组织大规模人工放流活动,向长江投放河豚、鳜鱼、鲶鱼、江虾、江蟹和江鳖等各类珍贵鱼苗。同时,实施“江鲜登陆”工程。5年来,该市有180余家企业和个人先后投入近10亿元,培植了环太养殖场、江洲养殖有限公司等4家科技型龙头生产企业;发展了4家市级渔业生产科技示范园,带动13家江滩渔业开发生产基地。 目前,扬中水域的长江水产资源已出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年江鲜捕捞量从2002年的1800吨左右上升到去年的3200吨,长江螃蟹、青虾的捕捞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已接近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 “坚持创新,才能摆脱有名气无品牌的局面” 地处淮扬菜系腹地的扬中历来烹调技术发达,“村村有高手,户户烧江鲜”,乡土名肴众多。 然而,扬中人没有死守祖宗的遗产,而是立足于打造江鲜品牌,与时俱进地对传统江鲜烹饪技法进行传承、创新和提升。 该市组织30多名江鲜烹饪大师走出国门,赴日本、韩国考察当地的烹饪技术和经营方式;邀请各地名厨举办江鲜烹饪培训班,累计培训1200多人次;邀请扬州、南京等地专家学者和本地20余名著名烹饪大师,联合启动“江鲜菜创新工程”,先后开发出300多个融色、香、味、形、质、营养于一体的江鲜菜和10多个江鲜主题宴。 每年江鲜节期间,该市开展江鲜菜品牌创新烹饪大赛、江鲜菜品牌展示、江鲜菜特色名店评比等系列推介活动;邀请全国知名烹饪专家前来观摩点拨;鼓励江鲜餐饮名店参加各类烹饪比赛,并在去年底举行的江苏省第五届烹饪技术比赛中,获特金奖1枚、金奖4枚,成为获奖最多的县级市;邀请中央电视台、日本东京电视台、台湾八大电视台来扬中拍摄电视片;开设介绍扬中江鲜的相关网站,年点击率达80多万人次,交互各类信息10万多条…… 如今,“扬中江鲜”声名远播,成为众多大中城市饭店的招牌菜。扬中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江鲜菜之乡”称号。今年,上海、北京、南京等地纷纷发出邀请,要求与扬中联动办节。身价倍增的扬中厨师则多被高薪招聘至大中城市掌勺江鲜。 “拉长产业链,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扬中市副市长戴少华认为,拉长江鲜产业链,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让“捆绑”在产业链上的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循着这一思路,扬中不断将江鲜向一、二、三产业延伸: 扩大与江鲜相关的秧草、竹笋、马兰等农产品种植。其中,秧草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万多亩,种植农户达2万多户,去年平均每户收入达1.8万元。 建成全国江鲜交易集散地和华东最大的江鲜水产交易中心。该市水产经销商还在各地建立了上百万平方米的江鲜水产品精养池和养育区。“只要订货电话一到,48小时内可以将活鱼送到全国660多座城市。” 发展江鲜烹饪培训业,累计培训1200多人次。今年报名者北到黑龙江、西到甘肃、南到广州,十分踊跃。 针对旅游人数逐年激增的实际,累计投入4亿多元,建成一个主题公园、1家四星级酒店和3家三星级酒店;沿江建成了100多家江鲜鱼馆,全市接待游客数量已从办节前的每年1万人次,增加到目前的18万人次。 此外,2500亩江滩围网生态养殖基地、3000亩水生经济作物种植区和星罗棋布的观光渔业带,新增就业岗位7000多个,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亿多元,诞生百万富翁100多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