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一条鱼的美味
王必胜
只见主厨孔先生并不急于动员大家下筷,他先是一番河豚自古至今食用历史的介绍,再对于鱼身躯部位解剖讲解,让众人放心食用,可是,他把河豚最具毒性的眼珠和肝脏,放入火锅煮沸,再轻轻地放在一位女士盘中,也许尊女士为先,或者想试试其胆量,他的一番专业知识介绍和大师荣誉的招牌,并没有给众人壮胆,座中一片沉静,女士更是面有难色,但孔先生并不按传统的做法厨师自己试吃,“以身试法”,他仍然在说有关河豚美味特色,河豚的美食与名人轶事,关于河豚的诗章文字等等。不一会,席中有了一位侠客,率先吃了鱼眼后说,好味,好味,这才在轻松的气氛下,有人说学学苏东坡,冒死一回也值得。可是,一旦试过,不厌其鲜,豪迈地做了一次特别的美食家。这个有点家宴式的聚餐,全是一条鱼的宴席,是关于河豚文化的启蒙,初识这道菜肴的人,与其说是在做食客,不如说是在听讲座,生动丰富的河豚文化,也许是吃这样一条鱼特有的滋味。
于此,我们进一步得知,世界上河豚的品种数百,仅在中国就有二十种。扬子江一带多为东方豚。因它的鲜美,它的毒性,人类早就对它有所认知。左思的《吴都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对河豚都有记载。早春二月,东方豚自外海洄游长江,奔波逆流,四五月份到达扬子江中产卵,年年如此,千辛万苦,初心不改。迢迢洄游路,是野生河豚的成长路,也是一条生命的艰辛历程。据说,河豚洄游生长最佳的距离是从入海口到扬中一线凡三百里,这样才长得肥硕健壮,加以扬中特有的一种秧草植物佐料,鱼鲜更是别样风味,所以有吃河豚在扬中一说,也难怪扬中人把偌大的鱼雕塑张扬在城市的门面上。
一条鱼的雕塑,是一个景观,以此打造城市文化亮点。或许更主要的是借此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有一个形象的提示和警醒。如今人们的饮食口味越来越挑剔,敢吃会吃爱吃,视为平常。千百年来,一条鱼成为春江水暖之时的人们口福之乐,也为扬中带来不小的人气和名声。所以,在生态保护,特别是水质的监管保护,涵养鱼类生存的水源方面,扬中人因受益所以清醒。可是,举目时下,江湖河海过度地开发利用,生态破坏,资源渐失,竭泽而渔,水流浊污,成为一种现实常态。因而,野生的鱼类,特殊的种群,以及儿时的河鲜口味,过往的水清天光,对于我们都成了稀罕之物,或者变了味道,我们还能够享用古人当年
“蒌蒿满地芦芽短”的生态吗?饱享自然美味后,人们对于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予衣食之享的大地万物、自然生灵,应当有什么样的认知,会有足够的敬畏心吗?!或许,扬中这条鱼的雕塑会给我们一些警示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