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烹坛百花妍
——“梅兰春”杯中国首届河豚烹饪精英赛侧记
一场食色飘香的饕餮盛宴,一场内涵丰富的河豚美食文化交流盛会。为在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内放大扬中“中国河豚岛”的地域品牌效应,18日上午,由江苏省烹饪协会、江苏省节庆协会、扬中市河豚协会、扬中市旅游协会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的“梅兰春”杯中国首届河豚烹饪精英赛在我市隆重举行。
场外人头攒动场内跃跃欲试
比赛还未开始,赛场外就已经挤满了前来围观的“吃货”群众了。只见场内齐刷刷地放置了20口大锅,油盐酱醋等调料整齐地放置在后方的桌面上,除了烹饪的工具和调料外,当然也少不了烹饪比赛的主角——河豚。
本次大赛为了保证食材质量,在选材时统一采用了上好的新鲜菊黄豚。比赛开始前,工作人员孙国林就提前把锅架好,开始热锅。孙国林向记者解释道:“这些都是我们刚买的新锅,提前高温热一下,可以把锅表面的有毒物质去掉,待会也方便选手们发挥。”
除了美食吸引眼球,赛场外两位“另类”大厨的技艺表演也迎来不少观众围观拍照。揉、抻、扣、拉,一块面团在厨师吴斌熟练而精准的动作下由粗到细,在出条的过程中吴斌还融入了各式各样的舞蹈动作,面条如瀑布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中华面食技艺的博大精深被他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阵阵喝彩;而来自南京的厨师钟朝选的饰品雕刻技艺也让在场的观众大开眼界,无籽西瓜去皮,在表面抖刀、旋刻,雕出花型,最后再掏空取芯,复杂的工序在钟朝选的手下却显得轻而易举,很快,牡丹花团就呈现在了西瓜之上,只见他又拿出一个灯泡放入
“花芯”之中,插上电后,钟朝选的“牡丹花色”瞬间艳冠全场,让人啧啧称奇。
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
简单的“热身”之后,备受瞩目的烹饪大赛正式拉开了序幕。一时间,锅碗瓢盆叮当作响,菜刀砧板上下翻飞,“云雾蒸腾”中,一个个“高白帽”在灶台案板前挥刀舞勺……
本次大赛通过国家、省市协会组织和网络公开报名的方式,共收到来自全国的110名选手的参赛申请,组织方对照选手入门条件,共筛选出来自北京、安徽、河南、湖北、山东以及本省市的46名选手参加比赛。
来自安徽宿州的王先玲,现在宜禾大酒店掌勺,从事河豚加工工作已经有8年了。谈及这么多年烧河豚的心得,王先玲表示,“首先要保证煮好的河豚没有毒,河豚烹饪,安全是第一位的。”因为河豚的鲜美,王先玲每次回老家都会煮好几条河豚带上,让家人也尝尝自己的好手艺。“自从在扬中学做了河豚之后,我的工资待遇也提高了很多,逢年过节的时候,工作都会比较忙,说明整个河豚市场的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
“云雾缭绕”中,记者看到一个纤细的身影,颠勺、翻锅,河豚在谭秋连的锅中上下翻飞,作为本次大赛唯一一名女厨师,来自恒发渔港的谭秋连的灶前聚集了很多的观众。“比赛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紧张,观众的称赞让我很荣幸,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赛,我还是保持平常心,把自己平时的技术展示出来就好了。”谭秋连是湖南人,也是扬中媳妇,当初因为喜欢吃河豚就开始学着做河豚了。从最初的跟着师傅学,到自己不断地摸索创新,如今的谭秋连也成了河豚烹饪领域的一名“女专家”了。
河豚的做法有很多,每个厨师的风格也不同。来自江阴的汤翱崧就表示,“这次大赛的气氛特别好,组织工作也很完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切磋互相学习的平台,对我们河豚烹调水平的提高非常有益。”
专家评审严格市民参与评选
一个个“高白帽”走下“前线”,经过精心烹制的河豚美食摆上了餐桌,处处飘荡着沁人心脾的鲜香,每一道成品上桌,都引得各位摄影师轮番拍照。
“本次比赛的选手都是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挑选出来的,从刚刚的第一批成品来看,大部分选手的烹调技法都比较符合要求。”对于选手的作品,本次大赛的裁判长,江苏省烹饪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周明元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据了解,为了提高本次美食大赛的档次和知名度,主办方特意邀请了周明元等11位专家组成评委团,从菜品的色泽、香味、形态、口感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评选。作为评委,我市烹饪大师周长顺对于河豚烹饪也有着自己的标准,“这次烹饪大赛,比的是红烧河豚,如何用最简单的烹饪手法体现河豚本身的鲜味,这就考验了选手对于河豚这样的特殊原材料的处理技巧了。除了口感之外,菜品的色泽,装盘的饱满度都是评判的标准之一。”除了11位严格又专业的专家评委,大赛还邀请了80位市民评委参与评选。市民蔡之新在尝过几道菜品后表示,“与平时尝过的河豚相比,这次参赛的厨师的整体水平还是很高的。而且从口感来看,来自不同地区的厨师做出来的作品风味不同,也体现了南北厨师在烹饪技巧上不同的风格。”
据悉,本次大赛还将根据评分高低评出中国烹饪大师10名,中国河豚烹饪名师15名。 □ 倪旭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