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体内为什么会产生毒素呢?科学家发现,河豚毒素是河豚鱼吃了含有河豚毒素的海洋藻类,并且通过自身的转化而存在于体内。本来是有毒的河豚,如果将它的幼苗弄到池塘进行人工饲养,它就能失去毒性。但是,如果给它喂食含有河豚毒素的饵料,它就会毒化,从而重新产生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的产生,除了与河豚饵料密切相关,还与河豚本身对毒素的接受机制有关。在同一海域,虽然大量生长着含有河豚毒素的海藻,但是有的河豚吃它,而有的河豚则不吃它,因此就出现含毒河豚与不含毒河豚的差异。 海洋中含有TTX的细菌(即藻类),主要有弧菌属、假单胞菌属、发光菌属、邻单胞菌属、芽胞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等。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属。这些含有河豚毒素的细菌,如果被具有接受机制的河豚或其它动物大量吞食,就会在体内形成强大的TTX毒力。 对于具有TTX接受机制的河豚,若将TTX注射到它体内,它不会产生中毒现象,而对于其它鱼类是否这样,我们的试验仍在进行中。 根据河豚毒素产生的原理,人们不必担心未来的TTX原料会枯竭。科学家已经试验成功,可以从含有TTX的细菌中直接提取TTX。到时候,人们可以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大量繁殖这类含有TTX的细菌,从而能保证TTX提取的原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