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于河豚的知识来源于一句俗语:“拼死吃河豚。”此说乃因河豚鱼有巨毒,制作时稍有不慎就会送了食客的性命。制作河豚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河豚的毒在内脏、眼睛、鱼籽、鱼血,宰杀时须在边上放上一块白布,将内脏、鱼眼、鱼籽一一排列在上,杀好之后若是发现少了其中哪一样,厨师就不敢烹制了。杀好后,要用清水漂清血水。有些地方更是搞得玄乎,要在操作的地方撑一把大伞,认为如果有蛛网落进锅中,鱼也不能吃。鱼烧好后,烧菜的人要第一个尝,以示安全无毒,过了三十分钟以后,其他人才能动筷子。河豚鱼身上还有一美味,那就是鱼皮。吃鱼皮有讲究,河豚的皮全是刺,不能咬,而且要将皮翻过来卷起,囫囵吞下,否则,芒刺满口,难以下咽。这种吃法看来需要操练才能掌握。 河豚有毒,然而味极鲜美,因此,虽危险在前,老饕们仍是趋之若鹜。宋人梅尧臣《河豚鱼》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看来那时吃河豚的人还是不少的。宋时,苏东坡守扬州,对扬州所产的河豚情有独钟,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给人的感觉是平淡而清丽的,有一种人生悠然自得的情绪在其中。但是吃河豚落到实处,应是:“拼死吃河豚!”——也有说是“拼洗吃河豚。”苏轼曾云:“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恐怕这就是“拼死吃河豚”的由来。为了美味而将性命搭上到底值不值,从理智出发,肯定认为不值,但河豚鱼许多年来一直价格很高,每年也都会从报上看到为吃河豚而捐躯的事例,不能不让人感慨东坡先生当年话语的生命力。
|